繁體中文 ENGLISH
1 2 3 4 5 6 7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

服務導航

政策法規

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監督檢查指引

來源: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 時間:2017-01-11

  一、為加強對不涉及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事中事后監管,規范對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的監督檢查工作,依據《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備案辦法》)及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國務院文件,制定本指引。

  二、本指引所稱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監督檢查(以下簡稱監督檢查),是指商務主管部門和依據《備案辦法》第三十六條行使監督檢查職能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相關機構(以下統稱檢查機構)對本區域內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以下簡稱檢查對象)遵守《備案辦法》的情況進行檢查,并對違反《備案辦法》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的活動。其中,商務部負責指導全國范圍內監督檢查工作,其他檢查機構負責在本區域內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工作。

檢查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應以隨機抽查為主。此外,可應舉報、根據有關部門或司法機關建議和反映情況,或依職權啟動檢查。

  三、監督檢查應堅持以下原則:

  依法監管原則。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范監管行為,落實監管責任,確保事中事后監管依法有序進行。

  公正透明原則。堅持檢查事項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保障檢查對象權利平等和機會平等。

協同高效原則。建立健全協同監管與信息共享機制,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率。

  誰檢查誰反饋原則。檢查機構負責向被檢查對象反饋各自實施的檢查結果。

  四、檢查機構應在外商投資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綜合管理系統)中建立監督檢查人員名錄庫,監督檢查人員應具有行政執法資格。

  采取隨機抽查方式進行監督檢查的,檢查機構應根據本區域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的具體情況制定年度抽查計劃,確定抽查頻率和抽查比例。原則上抽查頻率應不少于每年度兩次。檢查機構應通過綜合管理系統隨機抽取監督檢查人員和檢查對象。執行每次檢查任務的工作人員應不少于2人。隨機抽取的檢查人員中,與檢查對象有利害關系的,應依法回避。檢查人員現場監督檢查應佩戴執法標識,出示“行政執法證”。

  抽查分為不定向抽查和定向抽查。不定向抽查指檢查機構按照公平、規范的要求,根據外商投資企業的備案編號,按照不少于3%的比例隨機抽取本區域內的企業,生成抽查名單,對名單內檢查對象遵守《備案辦法》的情況進行檢查。定向抽查指檢查機構按照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規模、所屬行業、地理區域等特征,以適當比例隨機抽取本區域內企業,生成抽查名單,對名單內檢查對象遵守《備案辦法》的情況進行檢查。

  隨機抽取的檢查對象中,在最近一次檢查中未發現違法違規及違反《備案辦法》行為,且兩次檢查期間內未發生需辦理備案手續的變更事項的,可不列入本次抽查名單。對于投訴舉報多、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有嚴重違法記錄等情況的檢查對象,以及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特殊行業、重點區域的檢查對象,不受限制。

  五、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發現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存在違反《備案辦法》行為的,可以向檢查機構舉報。檢查機構應公布舉報受理方式(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及郵寄地址等)。采取書面形式并實名舉報,并提供相關事實和證據的,檢查機構接到舉報后應及時進行必要的檢查,并將檢查結果書面反饋舉報人。

  六、有關部門或司法機關在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發現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有違反《備案辦法》行為的,可以向檢查機構提出監督檢查建議。檢查機構接到相關建議后應當及時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反饋有關部門或司法機關。

  七、對于未按《備案辦法》規定進行備案,或曾有備案不實、對監督檢查不予配合、拒不履行檢查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記錄的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檢查機構可依職權對其啟動檢查。

其中應備案而未按《備案辦法》規定進行備案的,檢查機構應通過信息共享機制定期比對工商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信息與外商投資企業備案信息,發現問題后可對相關企業啟動檢查。

  八、檢查機構依照《備案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監督檢查內容進行現場查驗或書面檢查,應至少提前3個工作日向檢查對象下達《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檢查通知》,并告知檢查時需查閱或要求提交的文件材料。

  九、檢查機構應在現場查驗或收到檢查對象提交的全部備查材料后20個工作日內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檢查對象。

  十、檢查機構應制作檢查工作記錄表,如實記載檢查情況,并將有關內容記入商務部外商投資誠信檔案系統。

  十一、檢查對象存在《備案辦法》第四章第二十四條、二十五條、二十六條、二十七條中所列行為的,檢查機構應根據具體情況責令其在1-30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符合罰款條件的,可依據相關規定對其作出罰款處罰。實施罰款應符合《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相關處罰情況將通過商務部外商投資信息公示平臺予以公示。

  十二、檢查機構應發揮協同監管作用,對于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檢查對象可能存在不屬于本部門管理職責的違法違規行為和監督檢查結果,應及時通報公安、國有資產、海關、稅務、工商、證券、外匯等相關監管部門,并按照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建設的總體要求,通過商務部外商投資誠信檔案系統與相關監管部門共享相關信息。

  十三、對于因違反《備案辦法》而公示的不誠信記錄,檢查對象改正違法違規行為,且在履行相關義務后3年內未再發生違反《備案辦法》行為的,檢查機構應在公示平臺中移除該不誠信記錄。

  十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省級城市的商務主管部門,以及各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相關機構可依據本指引制定本區域監督檢查實施細則,并抄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

  十五、《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檢查通知》樣式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十六、《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內地投資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的監督檢查工作參照本指引執行。


上一篇

下一篇

魯公網安備 37010202002673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靖远县| 策勒县| 渝北区| 深圳市| 红桥区| 梅州市| 玉林市| 辛集市| 南宁市| 垦利县| 枞阳县| 茂名市| 射阳县| 肃北| 胶州市| 沙河市| 屏南县| 石棉县| 琼结县| 鄂温| 唐山市| 仙居县| 泰宁县| 海宁市| 塔河县| 陵水| 滨海县| 石门县| 九台市| 特克斯县| 盐城市| 澜沧| 元江| 宜兰县| 乌苏市| 德钦县| 上蔡县| 永济市| 江北区| 邵东县|